导读: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疾病,虽然发病之后具有自限性,但好多患者会留下后遗痛,只能长期忍受疼痛的折磨。想要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学习一下,皮科专家冯宪章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方药总结。
虽然带状疱疹各证型间有不同表现,但气血不通、经络阻隔是共同的病机。疼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感痛苦的症状,也是治疗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带状疱疹为自限性疾病,一般2~4周疱疹即可自行消退。故冯宪章认为不应以疱疹消退时间的长短来判定治疗是否有效,应以疼痛消失时间长短以及是否遗留神经痛作为疗效评判标准。
所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贯穿带状疱疹始终的治则,是治疗本病用药的关健。
发病初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理气活血之品,即可防患于未然,消灭疼痛于无形之中,此为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疗此类疼痛,冯宪章常用以下药对:
1.香附配延胡索,香附为气中血药,延胡索为血中气药,二者相伍,行气活血,走而不守,主治一身之上下尽痛。
2.芍药配甘草,即芍药甘草汤,有明显的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作用,其要点在于重用白芍,至少30g以上方有效。
3.重症患者加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以加强通络止痛作用,其要点在于虫类药要研粉冲服,勿入煎剂,方能发挥作用。
4.赤芍配牡丹皮以凉血祛瘀止痛。
5.桃仁配红花以祛瘀活血止痛。
6.川芎、王不留行以活血利水止痛。
7.活血理气日久可耗气伤阴,常酌加太子参、黄精等益气养阴之品,活血理气而不伤正,正气不伤又可更好地发挥活血理气药的治疗作用。
8.外用王不留行、薄荷脑活血通络,辛香走窜而止痛。只要辨证正确,遣方用药精当,通其不通,疼痛症状可在短期内缓解。
冯宪章认为根据带状疱疹的临证表现可辨证分为以下四个证型。
1.热盛型
该病发病急,病程短,皮损基底色红,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肝泄热,凉血解毒,活血止痛。方选龙胆泻肝丸合金铃子散加减。
具体药物: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甘草10g,柴胡10g,川楝子6g,香附10g,延胡索30g,牡丹皮10g,赤芍10g,大青叶15g,紫草30g,板蓝根30g,生地黄20g。
2.湿毒型
病程迁延,皮损基底淡红,多见于年老体虚患者,疱壁松弛,疱疹炎症较轻,疱内浑浊状液体,易于溃破,糜烂浸淫,伴纳呆腹胀,身重乏力,便溏,舌体胖,苔白腻,脉濡。
治宜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选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具体药物:党参20g,茯苓30g,扁豆20g,白术10g,苍术10g,薏苡仁30g,甘草10g,川芎10g,王不留行30g,蒲公英30g,茵陈30g,栀子10g,大黄10g,香附10g,延胡索30g,大青叶15g。
3.气滞血瘀型
多见于老年人,疱疹消退后局部刺痛或隐痛麻木,常伴心烦,夜寐不安,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此为不通则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选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
具体药物:柴胡10g,白芍30g,甘草10g,枳壳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20g,川芎10g,延胡索30g,香附10g,白蒺藜15g,全蝎3g(冲),蜈蚣1条(冲)。
4.气虚血瘀型
此型较少见,多见于久病不愈,身体消瘦,极度虚弱之老年人,皮损消退后局部刺痛不休,伴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劳则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润,脉细弱。
此为不荣则痛,治宜大补气血,通络止痛。方选十全大补汤加减。
具体药物: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30g,生地黄15g,白术10g,茯苓15g,延胡索30g,甘草10g。
▶外治
以上诸型皆可用王不留行研末加少许薄荷脑和麻油调敷患处。
典型医案
女,60岁,2008年9月4日初诊。
主诉:右上肢外侧疼痛1月。
病史:1个月前右上肢外侧无明显诱因起簇集性疱疹,排列成带状,疼痛,影响睡眠,经郑州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予阿昔洛韦,复合维生素B等口服,外用洗剂(具体药物不详),治疗两周后疱疹消退,但仍疼痛难忍,行药物(具体药物不详)封闭后,痛减,1周后疼痛加剧,现局部刺痛不休,夜间为甚,影响睡眠,纳可,二便调。右上肢外侧可见条索状色素沉着,散在瘢痕,局部触痛。舌质暗红,苔薄白润,脉弦。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诊断:蛇串疮。
治疗过程:
初诊: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治法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
(1)内服药:柴胡10g,白芍30g,甘草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香附10g,延胡索30g,太子参20g,川楝子3g。5剂,日1剂,水煎服,饭后半小时温服。
(2)外用药:王不留(炒)100g,薄荷脑5g,共研细粉,麻油调敷患处,日两次。
二诊:5日后疼痛大减,睡眠转安,原方加全蝎3g研粉冲服,继用5日,外用药同前。
三诊:疼痛消失,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