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时,我们常能从医师口中听到诸如“体质湿热”、“寒湿”之类的词汇。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有人埋怨“我湿气太重了”。
但你真的知道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寒湿”or“湿热”呢?要想明白这两个概念,我们先分别拆解一下每个字的含义。
湿
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热
是一种邪气。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
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寒
是中医所指的阴邪,最易损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所以骨髓造血功能功能抑制也是寒的表现。
湿邪与寒邪相结合就是寒湿;湿邪与热邪相结合就是湿热。
什么是湿热?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
什么是寒湿?
寒湿,是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两者区别
寒湿让人胖
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冷饮的大量消费,人们吃的食物越来越寒凉,而体力劳动的减少,能量在体内不具备燃烧的条件,再加上阳气本就不足,寒湿只好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他们看似壮实,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
湿热让人丑
湿热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形的“浊”,内外不清洁。该体质人常见面色发黄、发暗、油腻。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皮肤容易生痤疮,经常口干、口苦、口臭、汗味大、体味大。
舌苔颜色不同
湿热者多为舌质红,苔黄或黄腻,黄厚。
寒湿者多为舌质淡,氺滑苔,或苔白,白腻,白厚。
出汗量不同
湿热体质容易出汗,出的汗相对黏一些,严重一些会有异味,有狐臭、有体味的人一般会有湿热。
寒湿体质很少出现有体味的表现。
不同体质如何调养?
湿热体质
湿热证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
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祛湿。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
寒湿体质
早上是一天的开始,人体生理功能刚要开始旺盛,不要吃寒凉性食物来镇静它;晚上少喝啤酒,因为啤酒属寒性的,喝到胃里,中枢神经会把冷的信息传递到脊柱,容易出现腰酸背痛。
寒性体质的人要多挑温热性食物,它们具有温中、补虚、助阳、驱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滞、萎缩、贫血等症状。 另外,适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内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敛、生津益阴,防止湿气聚集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