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自家孩子发热了都会非常紧张,紧张归紧张,但是作为家长的你,必须了解及学会患儿发热时的护理与监管,虽然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今天我还是得说说,结合我在临床中遇到家长问出的问题作出相关知识的讲解。
临床上,经常遇到家长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抱着发热的患儿急冲冲的冲进诊室告诉你,"医生,快给我家孩子看看,他在发热","医生,能不能先给我家孩子打针,我家孩子在发热","医生,为什么我家孩子打了针喂了药,体温还更高了","医生,为什么你们不给我家孩子打退热针"等等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今天我为各位家长做相应解答。
先来说说什么叫发热?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简便说法就是,当口腔温度高于37.5 ℃,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即为发烧。发热只能作为某个疾病的一种症状出现,而不能将发热诊断为某个病,因为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热这一种症状。
问题1:"医生,为什么我家孩子打了针喂了药,体温还更高了?"
现在,我们就先讲讲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哪些?发热作为一种症状出现,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种,非感染的包括免疫性疾病,肿瘤,脑外伤等,这些对于儿童而言不常见。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所以,针水不是仙丹妙药,并不是针水一打,发热就停止,没有这样的说法。疾病是一个进展的过程,所以退热也是有一个相应的过程,只有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当疾病被药物完全控制的时候,发热才不会出现。
问题2:"医生,为什么你们不给我家孩子打退热针"
其实所谓的退热针,也就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这种针水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反而容易掩盖疾病的进展,无法反应真实的病情,甚至对于某些疾病还会导致感染的扩散,所以,尽量不要去考虑所谓的退热针。
问题3:"医生,小孩发热那么高,会不会烧坏脑子"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来聊聊人体为什么会发热。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进入人体后,这些病原体及其产物属于外致热原,能刺激身体产生内致热原,内致热原可以进入大脑,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把体温调定点上调,命令下达后,全身动员起来,燃烧脂肪,肌肉颤抖的方式把体温升高。
从上面咱们就能知道,发热不会烧坏脑子,为什么?因为发热是大脑里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自己不会伤害自己的。42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对大脑没有影响,而大脑不会允许体温超过这么高的。
那有些家长会说,有孩子发热都超过了42摄氏度啊,还有些孩子发热后,以后就出现了脑瘫、甚至变傻了呢?那是因为病原体直接侵入脑袋了,比如脑膜炎、颅内出血、脑肿瘤等,直接损伤了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后,也乱了,就会乱调温度了。不仅出现42摄氏度高温,还可能出现34摄氏度的低温呢。
问题4:"医生,孩子在发抖,会不会抽起来"
对于发热的过程,可以简单的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体温上升期,这一期体温逐渐上升,患儿会表现出四肢冰凉、怕冷、皮肤苍白、精神差,重者寒战。第二期为高热持续期,这一期的时候患儿体温已经上升到了恒定点,体温就不会继续升高,此期患儿表现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发烫、口渴。第三期为体温下降期,此期患儿的体温逐渐下降,临床上表现为大量出汗。而患儿出现发抖多出现在第一期,体温上升期,患儿表现出怕冷,如果家族中没有热性惊厥的病史,患儿一般不会出现抽搐,单纯性热性惊厥的患儿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的孩子。5岁以上很少发病。
问题5:"医生,已经喂过退热药,体温还是非常高,可不可以冰敷或者酒精擦拭"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讲讲关于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目的是让患儿在发热时缓解其不适感,若患儿本身没有不适,精神尚可,某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反而给孩子带来不适感。至于酒精擦拭,很久之前已经不再使用此方法,患儿皮肤娇嫩,不易使用此方法。冰敷只适用于患儿高热持续期,当患儿出现自觉酷热,想脱衣踢被时可用冰敷,也可用温水擦浴。若患儿在发抖或出汗,就不可再使用冰敷,这等于雪上加霜。患儿在出现发抖的时候只要保暖就行。当患儿出现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必要时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
发热是儿科急诊最常见的主诉,但有些疾病是急不来的,其实发烧是一种保护机制,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是免疫系统的自身的建立。发热不是评估病情轻重的指标,一味的追求退热,反而掩盖了真实疾病的发生,延误治疗。家长担心患儿的心理,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也非常理解,为各位家长科普这些知识也是希望家长在孩子发热的过程中能从容对待,不必过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