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广义的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心脏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常起病比较早,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常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比较大,穿壁梗死多,病情多比较严重,预后比较差,病死率较高;如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排除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肥大、肺淤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可考虑糖尿病心肌病。
病因
糖尿病患者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的发生除高血糖之外,主要还与其常合并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发生率增加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关。
临床表现
1.休息时心动过速 糖尿病早期可累及迷走神经,而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故心率常有增快倾向凡在休息状态下心率超过90次/min者应疑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种心率增快常较固定,不易受各种条件反射所影响,有时心率可达130次/min,则更提示迷走神经损伤。
2.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糖尿病病人常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功能减退,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可达24%~42%病人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无明显心前区疼痛。
3.直立性低血压 当病人从卧位起立时如收缩期血压下降>4kPa(30mmHg)或舒张期血压下降>2.67kPa(20mmHg)称直立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姿位性低血压)。
4.猝死
并发症:糖尿病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和乳头肌功能失调 ;晚期并发症:心室壁瘤、 梗死后综合征。
诊断
1.糖尿病冠心病诊断标准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但糖尿病患者无痛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应予以警惕。其诊断条件主要如下:①糖尿病诊断明确;②曾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③心电图显示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且幅度≥0.05~0.1mV,T波低平倒置或双相;④多普勒超声提示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减退,室壁节段性运动减弱;⑤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管腔狭窄>50%;是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⑥放射性核素检查出现心肌灌注缺损,结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可发现心肌的代谢异常,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⑦核磁共振显像(MI)可提示心脏大血管病变和心肌梗死部位;⑧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2.糖尿病心肌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与其他心肌病如高血压心肌病有时难以区别,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①糖尿病诊断确立;②有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等发生;③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扩大、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减退,心肌顺应性降低;④放射性核素或MI提示心肌病存在;⑤胸部X线显示心脏增大,可伴有肺淤血;⑥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狭窄;⑦排除其他原因的心肌病。
3.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缺乏特异性标准,临床诊断可参考以下指标:①糖尿病诊断确立;②休息时心率大于90次/min或心率快而固定且不受其他各种条件反射的影响,排除其他导致因素如心功能不全、贫血和发热等;③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压降低≥30mmHg和舒张压降低≥20mmHg;④深呼吸时每分钟心率差≤10次;立卧位每分钟心率差≤1O次;乏氏动作反应指数≤1.1;立位时第30次心搏R-R间距与第15次心搏的R-R间距的比值<1.03。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或)心脏负荷试验、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向量图、心肌酶检查、CT检查、 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劳逸结合低脂肪高纤维饮食,戒烟酒逐渐减肥适当做有氧运动;
2.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和纠正相关的危险因素;
3.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治疗 。
预后
糖尿病患者较普通人心脏病的发病要早、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预防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积极的控制血糖,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心脏。定期检测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若出现明显心律不齐、血压降低、恶心、呕吐、疲乏和其他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都应引起警惕。
(1)要注意饮食营养合理化,防止体肥超重是预防糖尿病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2)体育运动经常化,防止好逸恶劳悠闲化;
(3)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戒除烟、酒不良嗜好,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养成稳定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