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孩子反复感冒莫惊慌,中医教您如何科学应对!

时间:2022-01-1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发布人: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
{

  流感季节,许多孩子出现了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还有的孩子反复感冒、高烧不退,不禁让家长们心急如焚。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理智看待、科学应对,不必过分忧虑。

  高热惊厥莫惊慌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感受寒邪引起的,发热、咳嗽、流涕、咽痛均是受寒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停地产生能量,皮肤上的毛孔是重要散热通道,身体受寒后毛孔收缩,能量排泄途径受阻,导致体内能量蓄积,在临床上便会出现发热症状,中医称之为“寒包火”。

  素体寒的人不易出现火证,素体偏热且胃肠有积滞的人,轻微受寒就容易出现发热症状,也更易出现咽痛或扁桃体化脓症状。年龄越小的患者阳气越足,更容易出现高热现象。所以,不能一见到咽痛、发热、流黄涕的症状,就认为孩子上火了。

  还有些父母一见到小儿发热就认为是积食,便用肥儿丸或七珍丹类药去清肠,也是不妥的。发热时用泻药易引邪入里,延长病程,还会导致肠胃功能受损。

  此外,7岁以下小儿因为大脑发育不成熟,高热时可能出现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强直阵挛、口唇发紫等症状,称为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中大多数属单纯性热性惊厥,此类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可自愈,无明显后遗症状,预后良好,家长不必惊慌。

  反复感冒为哪般

  感冒中的发热、咳嗽、流涕症状是机体抵抗力在发挥作用,是身体的排病反应。如果过早、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药,虽然症状可能快速消失,却并不一定代表疾病康复了,可能只是人体抵抗力下降后身体不能做出排病反应而出现的假象。

  临床上很多患者经过14~28日的休整,机体抵抗力恢复,感冒症状又会出现,容易被误以为是“反复感冒”。这类不当治疗容易造成邪气入里,使病邪缠绵不去,或遗留后遗症,如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药还会使部分患儿变成寒性体质。

  药物的作用应当是帮助人体排病,用药应顺身体排病趋势,给邪以出路。所以治疗风寒感冒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辛温散寒。很多小儿发热时没有胃口,不爱动,只想躺在床上昏睡,这其实是在调动气血去抵御病邪的表现。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很高,不要贸然用凉性之物去物理降温,只需让孩子在比较温暖的环境中休息即可。如果出现高热,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想要避免孩子反复感冒,首先在于不乱用药;其次,控制寒性食物如西瓜、梨、苹果、冰激凌等的摄入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