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一直收到各个地方的朋友的邀请,让我分享我在中医路上的一些经历,但是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标准的学院派中医,和大家一样读书、跟师、临证、思考,以后陆续分享给大家。
坐冷板凳是青年中医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在医院,以前我最喜欢坐星期四的门诊。
为什么?
在我们医院门诊部二楼走廊右侧边有五个诊室,左侧边有两个诊室,共七个诊室,每逢星期四,右侧的四个诊室基本集齐了医院的名中医、专家,我坐在五个老专家诊室的对面,康复医学科诊室,我旁边是儿科诊室。
我正式申请坐门诊是在2017年2月的某一天,作为年轻中医,在住院部待久了,内心一直向往门诊,第一天正式门诊,心情激动自不用说,因为感觉学了那么几年的知识终于可以在门诊施展了,可是那天刚好也是星期四。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半看了两个病人。
这样的“战果”,内心不免有些唏嘘,但更多的是感激。
以前跟诊,老师经常跟我说:年轻中医在处于累积知识阶段的时候,一定要磨砺心志,磨去浮躁的心,有机会的话要去门诊,多体验冷板凳的心情。
几年过去,一直记住这句话,越发觉得这句话在内心深处的重量。
一、忌浮躁
身边很多朋友,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岗位,刚工作的时候,其实都有坐冷板凳的时候,但往往有一些人一段时间过后会脱颖而出。
大二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选修课上了一堂方剂课,从他的讲课中可以感受到他非常热爱中医,讲一首方剂,那天他讲的是四逆散(因为笔者做了详细的笔记),完全不用PPT,从源流、组成、用方心法等一气呵成,并分享了他老师的案列,一节课就赢得同学们的掌声。
课下,我跟他交流,了解到老师在一个医馆坐诊,我申请跟他做门诊,但他说,他刚来云南,上课之余才去医馆坐诊,病人不多,甚至有时候一个病人也没有。但我还是坚持去跟他,发现老师在私下更是热情,对同学知无不言。有时候半天门诊下来一个病人都没有,但是老师带着书,跟我们讲他的读书心得、跟师趣闻,因为那时候是大二,老师讲的很多内容没有听懂,确也总爱记笔记。
因为医馆有很多坐堂医生,有些年轻医生病人也很多,有些老中医病人也不是很多。不管病人多不多,老师带着我去跟其他医生学习,深深的被老师的情怀影响。
遗憾的是,大概只有三个月,老师就离开了云南。
但不管怎么说,老师本身又很努力,坐冷板凳期间,又积极跟身边的医生学习,这种心态一直影响着我。
二、心怀感恩
我为什么喜欢坐星期四的门诊,除了磨练心智,其实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和老专家学习。
首先跟患者的沟通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专家有不同方式,但不管任何一种方式,都是关心患者。比如有一个老师,跟患者交待病情时候,是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因为老百姓对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很多确实不能理解,反而用现代医学的一些词汇通俗易懂,但老师用药就是中医思维;比如有一个老师,会和患者讲吃了这些药病情会有怎样的变化,病人要注意什么;比如有老师,会跟病人算好病情与服药时间的关系,让患者知晓治疗流程......
其次还可以学习专家的用方、用药思路。不同的专家,在长期的临床中,会筛选出一些高效的处方,并有自己独到的心法。比如我以前不会用泽漆这一味药,发现有两个老师会用这个药,于是我就查阅书籍,慢慢的对这个药也就了解了,以至于我现在用《金匮要略》的泽漆汤非常多,从六经辨证来讲,泽漆可以定位到少阳厥阴,可以广泛用于证属于水火失调,三焦气机失畅的疾病,如饮邪导致的咳嗽。
要心怀感恩,虚心向前辈学习。很多同道都说自己要走中医之路,但是中医之路也分乡村公路、二级路、高速路,跟着老专家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甚至有些专家可以带我们直接上高速公路。
三、开好第一方
有时候我们在门诊上,会遇到一些患者,拿着老专家处方或者拿着外面的处方,看在我们是坐着冷的面上,会让我们照方誊写。有些医生会拒绝,但是作为年轻医生要欣然接受。
有段时间,有一个年轻的伙子,每到下午五点左右,都会来找我誊一个处方。原方为:半夏60g、赤芍、白芍各24g、甘草8g。
那时候我很好奇这个方到底是治什么?第一次问他,他也没跟我细数,只是说是自己拿回去做实验;第二次发现还是我坐门诊,我依旧问他,他就跟我说治疼痛的;第三次、第四次......依旧是我。
慢慢的就熟悉了,才了解到这个方用来治肺癌引起的疼痛,然后也跟我说对其他疼痛也效果好,但是说是他祖山传下来的,只是现在家里也没有人学医。学过中医的其实看到这个处方,大概还是知道这个方有什么功效,芍药甘草汤加半夏,芍药甘草汤柔肝缓急止痛,但是这个方重用半夏,肯定整个方子的效能会大有改变。
有一次他来,但不是来誊处方的,是带了一个患者,是他的媳妇,剧烈的痛经,说服用这个药以前有一些效果,但这次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吃了整个人烦躁、夜间胡言乱语,我看他媳妇身体瘦小,舌面干红无苔,脉沉细数。大概是长期大剂量攻伐太过,阴伤甚,予百合地黄汤加减(百合50g 生地30g 山茱萸30g),一剂后燥扰停,并嘱其今后停服秘方。
刚开始坐门诊的时候,经常会有类似的誊方经历,虽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那么惊心动魄,但是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适当调整处方,取得疗效,往往会赢得患者的信赖。
四、坚持学习
大三的时候,跟叶老师学习一年余,自己放假回家时候在村子也是天天看病,也取得一些疗效,有点飘飘然,那时候自己觉得“知识”掌握的差不多了,也没有很好的看一些书,叶老师叫我看《四圣心源》,看到一半就没有继续看。跟叶老师表达,想总结一下叶老师治某些疾病的思路。叶老师跟我说她还在处于知识累积阶段,很多想法不成熟,不能总结成一种固定的模式。
那天叶老师的话,直抵我心。
在我看来,叶老师那时候,临床病人也多,疗效也不赖。但她依然说要每天坚持学习,不断反思临床病例。而我才是大三,看了几本书,看了几个病人就觉得中医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也就是那天起,规定自己认认真真的读完每一本书。
刚开始做门诊,病人很少,拿着一本书,认真的看,很多时候,你看到的那里,刚好有类似的患者来找你,那也是冥冥之中,助你一臂之力。
每一个中医成长的时间、路径、环境都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热爱中医的人总有一天都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