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案练习(一)某,男,62岁。 患冠心病两年,服西药治疗,一日三次,从未有断,然胸憋心悸,一直不止。近月余,每至夜则咳嗽哮喘,痰涎清稀如水,倚息不能平卧,胸憋心悸尤甚。白昼则症状减轻。 询知腰脊酸困,背畏风寒,时眩晕,手足心微热,口渴欲饮,但不多饮,亦不思冷,纳便尚可,舌尖略红,苔白腻,脉沉缓。
脉症分析: 喘息由痰饮而起。患者素体阳虚,不能制水,水饮上逆,致肺气遏逆而咳喘短气,不得平卧。考《金匮要略》痰饮有四,其中“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饮为阴邪,夜间发作者,阴盛阳虚故也。虽有手足心热、舌尖红、口渴思饮等热象,以其程度不著、故仍需主以温药。拟真武汤治之,惟须注意寒热之变化耳。
附子6g,茯苓15g,白术15g,白芍6g,干姜6g,细辛6g,五味子6g。三剂。
二诊:咳嗽喘息大减,痰涎几竟消失。已能平卧,仍腰脊酸痛畏冷,改拟金匮肾气丸服之。注: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经方医案练习(二)
孙某某,女,38岁。 患神经衰弱10余年,常服镇静安神药,每晚能睡3~5小时,近1周因精神刺激,夜不能寐,于10月14日诊以“不寐”收入院。证见不思饮食,形瘦神疲,周身无力,舌淡苔薄黄,脉沉弦,每晚服3片安定仍不能入睡,头晕,嗜睡,大便不畅。诊为不寐证,系由虚热忧心所致。投以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养心汤、殊砂安神丸治疗近月均罔效。曾试用血府逐瘀汤效亦不佳。
诊余思忖,症有胸闷、心烦、便秘乃由气机不畅升降失利所致。治当疏肝泻热。予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后下),法半夏10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服3剂后,胸闷、心烦大减,每晚能睡2~3小时,守方续进5剂,大便每日畅行1次,余症缓解,停药观察3天,睡眠正常,痊愈出院。
注: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属大柴胡汤。”
《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