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浅谈《经络辩证》

时间:2018-04-04 来源:黄秋实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

  在大学上课的时候,我们的《中医诊断学》课本上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八纲、气血、津液、脏腑、六经、三焦等辩证方法,唯独没有经络辩证,所以许多人认为经络辩证不重要,或者是作用不大,其实不然。《医学入门》曾云:“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知。”那么,经络辩证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条主要经脉,昼夜不停、日夜不休的运行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是因为这十二条经脉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上下内外、气血津液给联系起来了,使人体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任何一条经脉异常的变动,就会引起人体的不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如《灵枢·经脉篇》所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这句话可以说把经络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了无以复加的位置,下面就浅谈一下关于学好经络的一些作用。

  1、有利于对一些中医理论难点的理解

  这里就以《伤寒论》开篇太阳病提纲为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主感受风邪,风邪侵犯肌表,为何会出现“头项强痛”呢?这就要看经络辩证了,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熟悉经络循行的就知道,“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风寒侵袭太阳经,寒凝则经气不舒,故出现“头项强痛”。进而当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有汗用桂枝汤加葛根,无汗用麻黄汤加葛根,为什么呢?因为葛根入足太阳经,具有舒筋的作用。由此可知《伤寒论》的六经辩证很大程度是从经络学说中演化而来,学好经络有利于更好的理解《伤寒论》。

  2、有利于找到疾病的病位

  《灵枢·官能篇》所载:“五脏六府,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一些疾病,证候比较复杂,既有在上的症状,又有在下的表现;既有脏腑气机失衡,又有四肢皮损。这个时候如何确定病位成了一个难题,要抓住病机关键往往要用到经络理论。以朱良春教授的一个病例为例:“陈男,45岁,反复口腔溃疡,伴双眼虹膜睫状体炎年余,询知患者病前嗜酒,经几家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曾用激素、维生素,结合中药治疗,疗效欠佳。刻诊:双目胀痛,口苦胁胀,视物不清,口腔黏膜及舌面有多处溃疡,上有白腐,阴囊有散在小溃疡,舌质红,苔苔黄腻,脉滑数。”面对这样一个病人,应该怎样找到突破点呢?首先想一想如何把目、舌、外阴联系到一起,病变部位虽然在多个地方,但如果熟识经络学说,就不难想到这是足厥阴肝经的病变,其循行路线:“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注肺。”由此可见,白塞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几乎都可以在足厥阴经上找到,因此,可定病位在肝经。再结合八纲辨证、病因病症等分析,即可明确诊断为湿热内蕴,循肝之经络为患,朱老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以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服药20剂患者诸症消失,追访1年未复发,疗效非常理想。可见掌握好经络学说有利于对复杂的病候执简驭繁。

  3、有利于增强药物的定位性

  大家都知道“药物归经”,归经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即归属,经即脏腑经络。归经就是药物对人体不同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也就是说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并不是对所有的脏腑经络都有同等强度的作用,而是具有选择性、定向性的,对于其归属的脏腑经络作用要明显一些,而对于其它的脏腑经络则作用小或无明显影响。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除了考虑药物的性、味外,还要根据药物的归经进行组方,以增强药物的定向性、定位性,提高方剂的选择性,取得更好的疗效。就以上文提到的太阳病为例,“项背几几”,有汗用桂枝汤加葛根,无汗用麻黄汤加葛根,仲景为什么用葛根,因为葛根走太阳经,可以舒筋缓急,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定向性和定位性,更直接的作用于病变部位,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通过以上叙述,大家应该对经络辩证有一些了解了,其实不仅仅是针推专业的医生需要学习经络辩证,对于内科,经络辩证也是一样的重要。所有的辩证方法,相互配合亦相互弥补,不能说哪一个是最好的,只能说哪一个更适合更简捷,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明确的诊断疾病,找到最准确的治疗方法,那么又何妨多学一种呢?